瓦拉那西有座很有名的寺廟叫做-黃金寺廟(毗濕瓦納塔寺廟)。
這是所有朝聖者的目的地,是濕婆信仰的中心地。
廟為於巷弄內,狹窄的通道有兩側露天商家並排,
呈現一種廟前很熱鬧的氣氛。
到處都是飾品、紀念品與人潮,還有空氣中瀰漫的印度香料與線香味。
寺廟內不准拍照,就連在門口一拿起相機要拍入口,馬上被大聲嚇止。
所有要進去的人只能帶謢照與布施所需要的金額。
其他手機與相機及身上的東西,都要寄放在外面的寄物櫃。
我對外面的寄物櫃非常不放心,所以讓佑維一個人進去看。
而且非印度教徒是無法進入黃金寺廟,但因為佛教被視為是印度教的分支之一,
因此包含台灣人在內的亞洲人是可以進入的。
我們坐在外面一台提款機的階梯上等。
在ATM前發現,女警會陪同女提款人到ATM領錢。
警察都有配槍,額頭上的印記表示是印度教。
據佑維參觀後描述,裡面警察的人數也很可觀。
據說之前這邊也曾經發生暴動,所以才會有那麼多警察駐守。
人來人往 百分之80都是男人,
我們兩個女生的確會引起很多側目,
我們選擇警察多的旁邊坐下來。
還有人直接走到面前要聊天,
我們裝聽不懂也不理人。
跟後面的警察一起入鏡
黃金寺廟參拜後,額頭上的印記,好像有種歸屬感。
印度教徒好像就把你當自己人,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
所以我們在恆河上一戶人家借了廁所,還被請喝茶。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溼婆神的保護,讓佑維沒有飽受上吐下瀉之苦。
而在另外一處,
瓦拉那西印度大學內也有座高聳的白色毗濕瓦納塔寺廟(Vishvanath Temple)。
與黃金寺廟同名,但卻是兩個不同感覺的寺廟。
嘟嘟車戴我們到校門口,他說如果要戴到寺廟前,還要再加價。
諾大的校園內,走起來又好像不是在大學內。
還有牛在翻垃圾吃。
這是圖書館。
走了好久終於到了毗濕瓦納塔寺廟。
進去廟之前都要脫鞋,寄一雙鞋只要一元盧比。
很便宜,還遇過好像要收十元還是二十元。
這邊算是規劃完善的寄鞋區。
這有點像在祈福給香油錢,地上都是錢。
大家一直丟錢進去。
人排很長,好像媽祖出巡信徒排隊一樣。
廟內有供奉濕婆,終於拍到濕婆神的照片了。
印度教徒會在臉上印白紅的標記。
從2F望向大門的人潮。
我們坐在庭院中休息,想與穿著沙麗的女生拍照。
問了問這個女生,不曉得是她聽不懂英文,還是不習慣跟陌生人對話,
他轉頭看他老公,他老公開心的說,可以啊,沒問題,我們才有下面這張照片。
原以為拍了一張就結束。
突然藍色衣服的男生,不知道從哪裡跑出來,也說要拍,然後就入鏡了。
突然之間,拍照隊伍變那麼長了。
然後你的手機一張
我的手機一張
他的手機又再一張
剛剛原本沒有看到這些人啊。
女孩的老公,原本一直擔任攝影師,他拍完大家,還有我還有我。
拍完了最後這一張,終於結束。
哈哈哈哈哈哈實在太好笑了,他們彼此到底認不認識啊!
寺廟外賣著Lassi。
路邊現煮。
瓦拉那西另一個有名的景點是鹿野院。
這是佛陀首次講道說法的場所,所以對佛教徒而言是重要的聖地。
司機帶領我們先前往寺廟(繞舌的名字叫慕爾甘陀哈●庫提),
但他一進去馬上被趕出來,原因是教別不同。
進去之前,不免俗要寄放鞋,大概收十元或二十元寄物費。
裡面拜的是佛陀,感受到宗教不分國家。
不知道為什麼就走到師父面前,
然後他就開始唸祝福文,綁紅繩,然後我們捐了一點香油錢。
在寺廟後方有個廣大的草地與綠意的樹木。
圓柱是有名的達美克塔。
還有一片鹿園,關於鹿園還有一個美麗但哀傷的故事。
當時的國王很喜歡打獵吃鹿,為了怕鹿群滅絕,佛陀化身為鹿王,
並與國王協議每天提供一隻鹿,直到某一天輪到一隻懷孕的母鹿,
鹿王不捨便代替母鹿獻身國王。
國王見到此狀況慚愧不已,便不再吃鹿,並將此地命名為「鹿野院」。
若從寺廟後方走入,可以看到全景的腹地,但司機直接帶我們走另一條路,
參觀其他廟宇後,從側面看達美克塔。
沒有看到那片廣大草地有點可惜。
還參觀了中華佛寺,
中文講道。
傳道的途徑,有看到台灣耶!
另一個還好的景點是:
藍納加爾堡(Ramnagar Fort),位於印度大學的對面,
中間隔著恆河,乾季時(11月-6月)會架起浮橋,讓人們能夠往來通行。
舊舊小小的就是售票亭。
入場門票,印度人50盧比,外國人200盧比。
在印度這是常態,還有書上寫500元,到現場已漲價到1000元。
然後本地人可能才50元。
現在城堡的一部分有變成博物館。
館內無法拍照,展示著蒙兀兒時器的武器和日常用品。
所以我看到很多不同的槍,問我有什麼不一樣,
就是長槍,短槍,彎曲槍。
進去還有警衛要求你觀看的路線要從左邊繞一圈看完就可以直接上2樓。
不可以先看右邊,可能怕人多,擠在一起。
看完大大小小的槍後,走上樓梯就是2樓陽台。
等我們走出來想再走進去補拍個幾張照片,就被警衛擋在門外了。說不可以拍照。
這邊很快就逛完了,門票大約台幣100元,若旅行時間有限其實可以考慮跳過。
很喜歡這張,移動中的寧靜。
前方的路壞了在修理,大家都困在路上,
前方戴著忘記是牛還是馬。
我跳下車好奇著前方的狀況,
也拍下了小孩與年輕司機的日常。